天价赛事版权埋下的巨坑,阿里体育的前CEO张大钟
概括
乐视体育死亡、暴风彻底覆灭、万达体育退市、苏宁体育倒闭、恒大自身无力自保、腾讯体育退出并部分并入腾讯视频……巨头带动不了体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体坛崩溃的背后,是赛事版权天价埋下的巨大深坑。
阿里体育前CEO张大中曾表示:“体育产业是热点,但我从来不认为体育媒体是热点。” 这句话无不暗示着中国体育传媒企业生存的艰难。 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当年体育产业总收入达到1.7万亿元,其中体育传媒和信息服务仅占100亿元。
从乐视体育的消亡到苏宁体育的彻底崩溃,巨头球员失败的战场大多都与体育赛事版权有关,其次是俱乐部。 事实上,在整个体育生态中,赛事版权是非常核心的资源。 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网络体育赛事用户规模将达到4.4亿,且未来仍将持续增长。
然而,体育赛事在我国一直是“热门而不热门”,C端的变现之路比B端困难数百倍。 这与欧美市场有很大不同。 在体育赛事发展良好的欧美国家,主要变现渠道是内容付费,其次是广告。 然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 在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内容付费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体育媒体公司更多地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支撑。
此外,即便巨头们竭尽全力探索新的变现渠道,也依然无法弥补天价版权价格带来的巨大缺口。 以苏宁体育为例。 2017年,苏宁体育媒体费用高达20.55亿元,而营收仅为1.48亿元,仅占成本的7.2%左右。 这并不是苏宁体育一个人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所有进入者都面临的问题。 但即便不堪重负,巨头们依然没有停止不惜代价的抢夺资源。
- 1 -
巨人的过去
巨头之间的体育赛事版权争夺战,从乐视体育开始。 自2014年成立以来,这家公司用88亿募集资金疯狂购买版权,先后签约NBA、英超、五大联赛、CBA、欧冠篮球、亚冠、中超等300项赛事版权。中超联赛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全球顶级赛事资源,其中72%为独家资源。 这在当时是一个霸主,连腾讯都难以与之抗衡。
在赛事版权资源的支持下,乐视体育的估值也节节攀升,成立仅两年就达到215亿元。 依托公司高估值乐视 意甲版权,创始人贾跃亭动用乐视体育的资金投资乐视网手机和汽车业务,导致版权阵地流失。 先后失去亚冠、中超等核心版权。 世界杯版权也被打折出售。 斥资13.5亿购买中超版权,只收回5000万收入。 不到三年的时间,乐视体育就被高额版权费和乐视网的困境所拖累。
继乐视之后,苏宁体育迎头赶上,成为行业主要参与者之一。 苏宁体育于2013年收购PP体育,获得一系列小众赛事版权,成为国内首家集聚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中超、德甲、法甲、和欧冠联赛,成为名副其实的足球赛事版权权威。 霸王。
然而接过接力棒的苏宁体育也被天价版权所困,尴尬落败。 由于买不起版权,旗下PP体育被英超单方面暂停合作,随后被迫中断意甲和足总杯的转播。 PP体育可能面临出售。 此外,苏宁俱乐部也已经停止运营乐视 意甲版权,苏宁体育现在也不得不彻底退出中国足坛。
2019年7月赴美上市的万达体育也难逃厄运。 对于体育行业来说,体育企业独立上市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但这个光环并没有给万达体育带来任何好处。 公司上市筹集的1.9亿美元远远不足以偿还此前的4亿美元贷款。
事实上,万达体育上市的背后,是高额版权费引发的资不抵债困境。 2015年,万达以4500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 以10.5亿欧元收购盈方体育媒体集团(&Media)68.2%的股份; 并以约9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三项公司100%股权。 ,这三项并购构成了万达体育的核心资产。
然而,万达体育的负债率长期超过100%,导致万达体育的上市价和股价连连下跌。 该公司上市不到一周,股价就腰斩。 一年半后,以2.55美元的私有化价格退市。 ,市值缩水近70%。
退市前后,万达体育还以7.3亿美元出售了世界铁人三项公司。 其子公司盈方拥有的赛事转播权也将于明年到期。 如今,母公司万达的房地产核心业务遭受重创。 ,未来还不明朗。
阿里体育另辟蹊径,致力于开辟一条自制赛事IP的新路。 2018年8月,获得12亿元A轮融资的阿里体育斥资10亿元购买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七个赛季的独家运营权,引发行业讨论。 从行业角度来看,没有娱乐能力、曝光能力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不值得烧钱,更不可能在7年内收回成本。
此外,因收购国际体育版权代理巨头MPS而突然倒闭,更是令人震惊。 MPS曾持有201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意甲联赛、英超联赛、西甲联赛、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等众多著名赛事的转播权。 当时,暴风与光大共同以2.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MPS 65%的版权。 然而,很快,公安部丑闻直接拖垮了暴风,并酿成了行业悲剧。
在巨头玩家多年遭受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只有作为行业龙头的腾讯体育勉强实现了盈亏平衡。 2019年,腾讯体育以15亿美元重金续约NBA,为其带来了超过4亿的巨大流量。 无论是广告还是会员付费的消费总额,都领先整个体育版权市场。 不过,五年独家版权对于腾讯来说仍然是一件大事。 除了会员费、广告费之外,赛事转播的变现渠道有限,粉丝也不愿意付费。 这些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 2 -
探索变现渠道
现在乐视体育死了,暴风彻底垮了,万达体育退市了,苏宁体育彻底崩溃了,恒大自己救不了了,腾讯体育也赚不到钱了……
面对天价的版权价格,靠用户费很难养活自己,但广告赚的钱也微乎其微。 或许影视、音乐等娱乐领域付费模式的逐渐成熟,让体育传媒行业产生了一些幻想,但只有在体育领域,羊毛不从羊里出来。 体育赛事用户薅羊毛难,挖墙角也难。 只有真正进入游戏的人才能理解。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失败案例,巨头们仍在奔向火葬场,在水火不容的困境中探索新的变现渠道,想方设法打通、链接资源。
例如,乐视网在获得300多项版权后,开始延伸彩票、培训、游戏、票务等赛事产业链。 它还开发了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希望通过付费会员与免费硬件的捆绑销售来吸引用户。 盘活资源,打造乐视商城,开拓电商零售市场,打造“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硬件+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模式。
背靠苏宁易购的苏宁体育正在将平台流量嫁接到电商上,而万达体育则想方设法与房地产结合。 2020年中超联赛冠亚军争夺期间,两支球队背后的富豪苏宁易购和恒大地产乐视 意甲版权,甚至联合推出了一场名为“苏宁双11恒大百亿地产补贴”的专项营销活动,名为“苏宁双11恒大百亿地产补贴”。 “轻松夺冠”,不浪费任何流量。
此外,苏宁还尝试与优酷、咪咕视频建立合作关系,向优酷体育、咪咕开放体育版权资源,下放节目版权,分散成本压力。
腾讯体育正试图打造“体育+社交+游戏”链条,打造赛事专属社区、自制体育综艺、发展体育游戏和电子竞技、付费赛事直播等,得益于腾讯成熟的技术在社交和游戏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这种运营模式让腾讯体育在资源开放的尝试中有所收获。
阿里体育直接跳过了赛事版权的陷阱,专注于原创IP赛事。 其负责人也明确今年阿里体育将重点发力“全民健身中心管理与数字化”、“大众参与赛事IP打造与数字化”和“在线健身”、“体育版权”和“大型体育赛事”等。事件”。 “营销”和“垂直项目培训”已被列入阿里体育未来的“三不”。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