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足球新闻

每年西甲冠军 三水何以联动各方成就一张闪亮的足球名片?

作者:jrs直播nba 发布时间:2024-04-18 15:58:02

①佛山“西甲”球场爆满。

②看台上的球迷对“西甲”热情高涨。

③多次当选广东足球先生的卢琳,今年代表广东凤鹭队征战西甲联赛。

④活动期间,距体育场不远的江边仓库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本栏目图片由三水区委宣传部提供

西甲冠军次数排行_每年西甲冠军_每年的西甲冠军

三水足球如何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西甲”靠佛山万亿规模和全能保障出圈

○传承传统、扎根基层,赛事自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西甲”彰显岭南烟火,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热门“西甲”甚至成为招商引资的专门“会客室”

●南方日报记者 朱小龙

今年8月至10月,为期两个月的佛山“西甲”一举打破多项纪录,成为不折不扣的现象级赛事——观赛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全网直播流量突破100万。 9000万,全媒体总流量超10亿……

11月8日至13日,数百名著名球员和前国脚齐聚三水云秀山体育场。 2023年华夏足球明星联赛一声哨响拉开帷幕,为佛山足球和“西甲”增添了一层精彩。 打开火。

举办了17年的佛山“西甲”起源于三水小镇,现已成为大湾区草根足球的“天花板”。 三水如何串联各方,成就一张闪亮的足球名片?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正是全民的广泛参与,企业的组队,以及政府对草根足球的关怀和培育。 多方联动,最终促成了佛山三水“与小镇玩大游戏”的独特场景。

“西甲”这个名字最初只是一个笑话

佛山三水为何有“西甲”?

这里的“西甲”并不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缩写。 因云秀山体育场(三水人民体育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而得名。 其实就是三水早期的11人制足球。 联赛是不折不扣的草根足球比赛。

佛山三水的民间足球比赛为何与西甲有关? 现在很难验证。

三水体育产业资深人士何汉刚回忆,三水足球联赛已在西南街举办多年,代表了当地足球的最高水平。 中央电视台恰巧在2004年开始转播西甲联赛,之后三水足球联赛就成为了“西甲联赛”。 “这个名字就这样在笑话中流传开来。

当时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概念是什么? 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星光熠熠”。 当时的皇马“银河战舰”还拥有劳尔、罗纳尔多、欧文、菲戈、齐达内、贝克汉姆等足坛巨星,而巴萨则处于小罗、德科、埃托奥时代,以及后来的哈维时代之后,伊涅斯塔和梅西接管诺坎普,创造了“梦之队”王朝。

或许,很多在云秀山体育场奔跑的三水“西甲”球员都会想起像C罗、齐达内等球星那样进球时的那些高光时刻,他们也或多或少有过。 自我激励和动力的力量就产生了。

这不无一些自嘲和戏谑,但这样一来“西甲”就变得更有“西甲”风格和吸引力了。

就像广州的越秀山体育场一样,仅仅一字之差的云秀山体育场,承载着三水人关于时代足球的记忆,也见证了“西甲”的诞生和成长。

三水的足球传统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1931年,当时第二届三水运动会就出现了足球项目。

20世纪50年代,三水西南市区的人们饭后都会去云秀山脚下的西南市场踢足球。 每天下午收市后,这里就变成了足球天堂。 “早上是市场,下午是高尔夫球场”这句老话一直被老一辈三水人津津乐道。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水各行业以位于现西南街的三水人民体育场为基地,组队、交流,支持足球比赛。 这就是当今“西甲”的雏形。

有了这些准备,首届“西甲”——三水区足球联赛于2002年正式亮相,当年吸引了16支球队参加。 “西甲”的历史甚至比中超联赛还要悠久,中超联赛于2004年首次举办。

在云秀山体育场当了20多年门卫的老程感慨道:“当时联赛刚刚开展,大家都觉得新鲜,来观看的人非常多。”体育场前面的道路被封锁了。”

当然,当时的联赛还不叫“西甲”,但它是经典“西甲”的前奏。

草根竞赛终于成为盛会

遵循传统有信仰,扎根基层有力量。 自然,这种活动从开始到现在都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云秀山是标准场地,三水人一直习惯在大场地比赛,所以“西甲”从一开始就是11人制的比赛。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水各行业纷纷组建参加足球比赛的队伍,共同为产业工人搭建竞技舞台。 正因如此,“西甲”最大的特点依然是企业组队参赛。

首届冠军奖金6800元。 由于传承的缘故,“西甲”冠军的奖励一直都是象征性的,从来没有超过一万元。 但其背后的荣誉和激励却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西甲”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过挫折和彷徨。 为了保证比赛质量,缩小强弱队差距,参赛队伍由16支减少到12支。但2010年前后,主办方三水区文化旅游体育部门仍发现比赛的热度明显下降。

“每年,同样的球队、同样的球员比赛,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到疲劳。如果再这样下去,‘西甲’就会变得过时。” 何汉刚回忆道。

于是,“西甲”在思变之后迎来了自己的2.0版本——俱乐部开始允许引进外籍球员,联赛开始向外部球队开放。

自2012年以来,《西甲》邀请了佛山南海等其他地区的球队,甚至珠海、肇庆的球队也来到三水参赛。 “西甲”的影响力不断向外辐射。

与“外宾”,有比较,有更多思考。 人们惊奇地发现每年西甲冠军,“外来的和尚念经不一定好,但三水本地的队伍真这么强”。 就这样,观众陆续回到了云秀山看台。 全家老小一起“看浪”,“搬凳子、带头”已成为周边邻居的新生活方式。

如今,“西甲”赛场上不仅有来自欧洲、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业余足球高手,还有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的退役球员。 在这个联赛中夺得冠军并不容易。 “与贵州的‘村超’相比,我们的‘西甲’其实不仅更有体验感,而且竞争水平也更高。” 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传媒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黄孟高表示。

以今年的决赛为例。 两支参赛队伍广东丰路和宇骏建材均为首次参赛。 首次参赛的凤鹭队,包括广州队名将、两届亚冠球员荣昊,以及多次获得广东足球先生称号的球员。 卢琳; “西甲六冠王”宇骏建材拥有曾效力过广州医药、广州恒大的蔡耀辉,还有前广东日之泉球员支斯龙、前国家队球员吕锋辉。

今年“西甲”决赛当天,云秀山体育场挤满了两万多名观众见证冠军诞生,超过百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为了见证这一盛事,不少来自大湾区各地的球迷甚至驱车数百公里前来观看比赛。

就这样,今年佛山为期两个月的“西甲”一举打破了多项纪录,成为了一场不折不扣的现象级赛事——观赛人数突破100万,现场直播全网流量突破9000万。 总媒体流量突破10亿……创下21年第17届西甲联赛纪录,成为大湾区草根足球的“典范”和“天花板”。

以足球兴城,厚积薄发

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城市繁荣。

“西甲”带动了球场周边的“夜间经济”,甚至三水、佛山的餐饮生意。 距云秀山体育场百余米,三水啤酒广场、1982创意街江边仓等成为城市新热点。 活动期间,累计客流量达150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赛场附近的河鲜、臭醋等特色餐厅月均销售额较开赛前增长22%至153%。

同时,此次活动也对当地住宿业和旅游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赛当月每年西甲冠军,三水中心城两个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6.6%; 过夜游客突破32万人次,同比增长28.6%; 区内主要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较开赛前分别增长42.5%和64.3%。

“游三河、赏美景、尝美食、看‘西甲’”已成为外国游客的必修课。 如果你想在“西甲”赛季期间来三水看球,度过一个愉快的足球周末,其实还有更多方式可供选择。

三水针对文化体验、活力休闲、田园亲子或景观生态等主题推出了成熟的线路设计。 以文化体验线路为例,游客可以上午先前往白坭佛山文创古镇,中午品尝西江美食,晚上逛逛西南街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和西南街文塔欢乐世界。下午,晚餐品尝特色美食。 前往充满激情的“西甲”球场。

打造“足球+”经济,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水深思熟虑、厚积薄发。 早在2020年启动“足球+”建设时,当地政府就坚持将足球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和城​​市的特色名片。 2020年起,三水连续三年将‘足球+’建设纳入区政府工作报告,并将‘粤港澳大湾区足球名城’建设纳入区政府工作报告。区文旅体育发展‘十四五’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足球+’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新路径。”三水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体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中关键步骤之一是足球场设施建设。 政府划拨90亩滩涂,与企业合作建设足球训练基地。 充分利用沿河边角地块,把杂草丛生的土地变成了绿地。

《佛山市三水区建设足球比赛训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后,三水区已达足球场149个,其中11人制足球场45个,11人制足球场76个。七人制足球场。 有五人制足球场28个每年西甲冠军,人均足球场数达到每万人1.8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以此为载体,三水推出了专业培训和专业比赛的新商业模式。 地处南方的气候优势、靠近广佛双城和白云机场的区位优势、大湾区足球资源集中的产业优势、特色城市的消费价格优势等,使三水成为全国第一。 足球冬、春训练目的地之一。

筑巢引凤,花开蝴蝶来。

三年来,三水引进了200多支高水平职业球队开展冬春训练,其中包括国足亚运队、国青队等国足,吸引游客超过60万人次。 广州影豹、东莞冠联等广东本土球队也在这里进行长期训练。

这些球队的到来,给三水带来了比赛,吸引了消费,也让三水更加坚定了“足球兴城”的底气和底气。

一个小城镇如何才能赢得这场大比赛?

今年以来,淄博烧烤、榕江“乡村超市”等现象的火爆,也推动佛山找到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扎根彰显岭南烟火的“西甲”是一个关键的出发点。

为此,“西甲”赛事规格和主办方首次从三水升级至佛山。 市、区两级共同主办的赛事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广发英雄帖下,今年“西甲”规模从12支球队扩大到26支球队,其中包括多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足球队。 来自香港、澳门、深圳等地的参赛队伍首次亮相。 首次吸引了腾讯等人的关注。 随着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的参与,活动更具湾区风格。

事实上,佛山热门的“西甲”甚至成为了专门的招商引资“会客室”,因为客商可以在球场内最近距离地感受到佛山这座城市的活力。

“西甲”的出现,有赖于佛山万亿的保障,有城市的力量。 也来自当地政府部门无论得失在政策上的全力支持和细致服务。 佛山市委书记郑克担任活动推荐官,广泛发出邀请。 市、区两级组建了36个组委会成员部门,保障赛事顺利举办。

“每场‘西甲’比赛,佛山市和三水区四支球队的队员都会轮流到现场督导协调。” 匡敏恒告诉记者,每到“西甲”比赛日,他都会从下午5点左右提前现身,等到比赛结束。 “有时快到晚上11点,体育场大门就锁上了,”他说。

正是全民的广泛参与和政府对草根足球的关心和培育,最终促成了佛山三水“用小城踢大足球”的独特现象。

对于未来,三水足球也在未雨绸缪。 为了让足球的种子在校园扎根、面向未来,三水今年首次举办了“西甲青少年足球联赛”。 比赛覆盖全区中小学,吸引了129支代表队、近2000人参加。 未来,计划建立“西甲”小学组、初中组、成人组、老年组四级联赛,让足球覆盖全年龄段,打造全民参与的品牌体育赛事。

至于“西甲”联赛本身,主办方已经开始讨论明年扩容升级的可能性,延续现有规模,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甚至计划让真正的西甲球星踢“西甲”。 ”。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继续擦亮三水足球名片,着力打造湾区高品质‘足球圈’,用足球带动三水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西甲”成为佛山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黄孟皋说道。

未来,佛山“西甲”将进一步品牌升级,成为广东、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西甲”……

策划:李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