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喜迎三连胜,滕哈格指导思想待改善,曼城处境难言乐观
马奎尔击败对手,为曼联晋级欧冠小组赛赢得转折点
曼联英超、欧冠三连胜,尤其是马奎尔的头球和奥纳纳的神奇点球扑救,剧本太不可思议了,让饱受争议的主帅滕哈格哭笑不得——事实胜于雄辩,再次证明只有连续取胜才是硬道理,对吧?
赛后,不少英媒对滕哈格的批评声终于收敛,基本同意曼联的战术调整是有效的,虽然连续三场都是一球取胜看似稳操胜券,但对于提振士气、恢复信心有着非常积极主动的意义。
曼联主帅滕哈格已无路可走,必须赢得所有欧冠小组赛
战术方面,滕哈格用小将麦克托米奈换下了巴西中场卡塞米罗;进攻组织方面,则交给队长B费和老部下埃里克森,明显丰富了前场层次;事实上中前场有些混乱,这是曼联历届主帅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滕哈格也不例外。
在这个关键时刻,滕哈格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中锋霍伊伦要紧贴对方最后一名中后卫,以他为锋线尖兵,覆盖前场并尽可能向前压,迫使哥本哈根无法顺利传球。
曼联只不过“欺负”哥本哈根而已,没什么好吹嘘的。
总体效果是,曼联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占据了明显优势,可惜霍伊伦、拉什福德、安东尼等几位射手毫无感觉,他们的射门要么离谱,要么直接飞上天,只是帮助对手清球而已。
回头看,上赛季哥本哈根客场挑战曼城英超曼联曼城德比,竟然丢了5个球;不然,如果曼联实力再强一点,能否全取三分还难定论。
曼城欧冠小组赛3-1战胜年轻人,瓜迪奥拉终于再次露出笑容
如履薄冰,整场比赛,曼联除了拼抢凶狠,气势压倒对手之外,并没有什么亮点;相比之下,哥本哈根的技战术水平恐怕就跟埃弗顿、谢菲尔德联这些英超保级弱队差不多了,不值一提。
除了锋线,更重要的是中场必须有强力支援。认真说起来,滕哈格还是有些糊涂;之所以媒体和球迷对这场胜利不太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曼联在运动战中,会把球打到能打到的地方就打到哪里;所以,问题是:展望本周末的曼彻斯特德比首轮,即便他们试图在主场搅局,恐怕瓜迪奥拉也会笑得睡不着觉。
曼城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在英超无可匹敌,但他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殊不知,英超球迷其实都很清楚,单纯研究同城德比的纸面实力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很容易理解,我就不细说了;当然,上轮联赛,曼城对阵布莱顿,勉强拿到三分,瓜迪奥拉也应该感到很幸运——开局不错,很快取得2:0的领先,但下半场却仿佛换了一支球队。
佩斯,瓜迪奥拉的球队,按照英国舆论普遍持有的观点:踢法偏软,只有快速进入熟悉的控球模式,才能充分展现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所以,对阵曼城,阿森纳和利物浦为何主动选择撤退——在中场硬拼再反击,才是明智之举。
曼城德比滕哈格面临严峻考验,马奎尔和奥纳纳必须先守住
话虽如此,偏偏曼联的问题大多来自中场;比如老将埃里克森、胖虎等从替补席上隐退,重新回到赛场,除非他们状态良好,能腾出精力进攻,否则在压力之下很可能崩溃;而中场防守的固有弱点也相应被放大,无异于将比赛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平衡,或许很多中下水平的球队可以大致忽略;若具体应用到曼联这种级别的英超老牌豪门身上,他们在强强对话中就表现出了不注重始末的低劣水平,导致整体处于被动——别说比赛胜负了,主帅滕哈格还怎么有脸继续稳坐教练席?
曼联的防守型中场麦克也是一个怪胎,打进三个球英超曼联曼城德比,送出两个点球。
结论:滕哈格带队有思路,但时机和方式值得怀疑;瓜迪奥拉顾虑颇多,阵型和踢法成熟老练——双方各退一步,曼彻斯特德比最好平局!
战胜敌人,首先要建立在实力和意志的坚实基础之上,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否认,现阶段的曼联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英超曼联曼城德比,主帅滕哈格处理很多事情也相当草率。即便近期取得三连胜,也难以阻止绝大多数球迷坚信曼城客场必胜。
这是片面的。我们必须承认,球迷的情绪和判断很容易被舆论误导。实事求是地说,曼联必须放弃闪电战成功的幻想,老老实实的退却反攻。即使陷入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也比一开始就大比分落后,最后陷入混乱更容易获得球迷的理解。
只能说霍伊伦个人技术不错,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锋,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求同存异,真不明白滕哈格本赛季力推中锋战术变化的目的是什么?英国多家权威媒体认为,霍伊伦过于年轻,初入英超,队友普遍不信任他也很正常;另一方面,在英格兰本土球员心目中,凯恩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强,还能为队友拉开空间——粗略对比一下,滕哈格托付错了人,霍伊伦也没什么好说的。
有时,改变旧观念的唯一办法,就是依靠一闪而过的特殊机会。好在主教练滕哈格一次次坚持,没有轻易放弃。总体来说,本轮曼彻斯特德比不容错过。主队曼联处于劣势无需多言,而曼城长途跋涉,发挥出了实力,不可高估。本场比赛开打至今,双方有胜有负,但未有平局。值得密切关注,仅供参考!
曼城少了一天休息时间,而且长途跋涉,平局应该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