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足球新闻

足球经济分析:拜仁慕尼黑商业收入惊人,德甲联赛竞争与收益并存

作者:jrs直播nba 发布时间:2024-06-15 09:59:21

德国电信是拜仁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印有其标志的拜仁球衣是欧洲最赚钱的球衣。根据合同,拜仁每赛季至少能得到2250万欧元的保障资金(此前为1800万欧元),如果成绩不错的话,这一数额将增至3000万欧元。上赛季拜仁夺得联赛和德国杯双冠王,还打进了欧冠决赛,难怪拜仁收获如此丰厚。2010年欧冠决赛中拜仁在马德里捧得金球奖。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也是拜仁的主要赞助商之一,他们还持有拜仁的少数股权,每年为拜仁提供约10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另一个小股东阿迪达斯作为俱乐部的产品合作伙伴,每年也向拜仁支付约450万欧元的赞助费。 上赛季拜仁的商品总销售额达到3890万欧元,球场收入为3820万欧元。作为德国最大的足球俱乐部、欧洲经济重镇,拜仁在吸引百万赞助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德国足球俱乐部,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对潜在赞助商的吸引力。09/10赛季各俱乐部商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纵观整体情况,由赫内斯、鲁梅尼格等前足坛巨星组成的拜仁管理团队的成功运作也是拜仁能取得如此非凡成就的原因之一。德国足球俱乐部在联赛收入方面无法与其他外国联赛相比,拜仁也不例外。

拜仁总收入中只有21%来自比赛日收入,尽管拜仁的主场是华丽而先进的安联球场,尽管他们的门票总是销售一空。上赛季德甲抽签仪式的上座率为69491人,而多特蒙德本赛季的场均上座率达到了79150人,仅次于巴萨的79248人。德甲联赛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99.27%,这基本上是联赛亚军沙尔克04的上座率。在这方面表现最好的欧洲俱乐部是曼联和皇马,他们总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此。数据也显示,德甲俱乐部普遍依赖商业收入。 德甲联赛是世界足球联赛中上座率最高的联赛,即使在全球顶级体育联赛中也位居第三,仅次于印度足球超级联赛和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09/10赛季上座率41802人)。按理说,拥有如此庞大的观众基础,德甲联赛的比赛收入应该很可观,甚至很高,但事实为何并非如此?这和德国人独特的经营理念有关。德国联赛一直坚持可持续的财务理念。2006年世界杯后,德国足球更加现代化、职业化德甲联赛 门票收入,但德甲联赛的门票价格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这是德国人固有的民族文化的体现。比如9月份的鲁尔区德比,多特蒙德球迷就曾联合起来抵制德甲联赛 门票收入,当时沙尔克向客场球迷收取了双倍的票价。

另外一个原因是英超、法甲、西甲和意甲都有20支球队,而德甲只有18支球队,因此一个赛季下来,德甲球队的比赛场次要少于欧洲其他联赛的球队。 德甲球队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优势,也是他们最大的财富——球迷。德国人口约8200万,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市场。不过与天空广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英国和意大利不同,德国的付费电视尚未普及。 德甲曾经依赖转播收入,但现在德国人对电视市场非常警惕,特别是在2003年勒沃库森集团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德甲CEO塞弗特曾多次重申,德甲将始终致力于保持门票价格稳定,不会为了增加收入而损害球迷——养家糊口者的利益。这并不是德甲成立的初衷。 但随着金融领域的公平竞争在即,德甲将成为欧洲最有前途的联赛,成为欧洲其他国家的有力竞争对手,而拜仁无疑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注:基尔希集团曾是全球最大的影视媒体公司,也是继贝塔斯曼之后第二家进入国际层面的德国媒体公司。与球迷关系最密切的公司是基尔希传媒,该公司经营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和体育广告业务,还垄断了德甲联赛的转播权。基尔希传媒成立于1999年,拥有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的全球直播权。

基尔希集团拥有基尔希传媒72.62%的股份。在庞大资金的支持下,基尔希集团垄断了整个德国体育市场,渗透到德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基尔希传媒以每年3.5亿欧元的价格买下了德甲联赛和德乙联赛的直播权,这使得旗下同时拥有欧洲冠军联赛直播权的付费电视台“”拥有250万观众。基尔希传媒还拥有4家免费电视台:PRO7是德国最好的电影频道和德国最赚钱的娱乐频道之一,N24是最好的新闻频道,SAT1是德国第二大私人电视台。此外,德国体育台DSF也是基尔希控制的电视台。在40多年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基尔希集团过多地依赖银行贷款,仅基尔希传媒的银行债务余额就高达55亿欧元。 虽然公司业务结构多样,但大部分资金都被锁定在流动性较差的体育赛事转播权上德甲联赛 门票收入,导致内部资金周转吃紧。加之公司近几年业绩不佳,资金来源日益稀缺。2002年上半年,拥有基尔希付费电视台股份的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要求按照合同条款退出股份,迫使基尔希向默多克偿还高达15亿欧元的贷款及利息。与此同时,另一家德国传媒集团施普林格出版公司( )拒绝向基尔希延长贷款期限,并坚持要求基尔希集团按时偿还贷款。雪上加霜的是,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金融界这次拒绝继续为基尔希输血,导致基尔希集团在2002年夏天爆发破产危机,最终酿成德国战后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原文链接::空间完美迁移至新浪博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