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领先中国足球走向世界:万达、中信资本等企业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股份
中国资本先于中国足球“冲出亚洲”
“蜜蜂先生在深圳与AC米兰会面,‘马拉松’即将结束!” 1月16日,意大利体育网站《》以此为标题报道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足球俱乐部股权收购谈判。谈判的一方是泰国商人Bee(西方媒体简称Bee先生),另一方是意甲AC米兰俱乐部控股公司集团的代表。
据《》报道,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双方早在2015年夏天就开始谈判,最早消息称,10月份之前,蜜蜂先生可以用近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6.2亿元)的价格。收购AC米兰48%的股份。但此后,由于Bee先生缺乏资金,需要筹集资金,交易一再被推迟。直到最近,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然而,外界认为,Bee先生的实力根本不足以达成这笔交易。之所以现在有望实现,是因为他背后有强大的“金融家”的支持。意大利财经报纸《24小时太阳报》称,Bee先生得到了两大财团的支持,一是来自中东阿布扎比的经纪和交易服务公司ADs;二是来自中东阿布扎比的经纪和交易服务公司ADs。另一个是中国的中信银行,将投资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体育网站《意大利足球》甚至报道称,阿里巴巴和华为很可能是这笔交易背后的“中国力量”。
无论真相如何,毫无疑问中国公司参与了此次收购。此次谈判地点选在深圳,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事。
这并不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出现在此类交易中。只要关注近一年来的报道,就会发现中国资本早在中国足球之前“冲出亚洲,走进世界”:
2015年12月上旬,中华文化控股集团联手中信资本,以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39亿元)收购英超曼城俱乐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13%的股权。
2015年11月上旬,中国星汇集团以总成本约1.43亿至1.7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36亿元至12.89亿元)收购西甲老牌球队西班牙人45.1%至56%的股份。
2015年7月6日,法国足球乙级联赛索肖俱乐部宣布正式易主,中国高科技公司莱德斯成为其唯一股东。索肖也是欧洲足坛第一家完全由华人控股的俱乐部。据国内媒体报道,莱德斯斥资约7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收购了索肖。
2015年3月31日,西甲劲旅马德里竞技宣布,万达集团以449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收购俱乐部20%股份。
……
中国资本不仅青睐国际足球,对赛车、篮球等引人注目的体育项目也情有独钟。英国天空体育2015年10月报道称,中国投资者对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F1)非常感兴趣,并计划收购这一体育项目的控股权。据报道,目前赛事控股方竞标金额为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0亿元)。
尽管互联网巨头腾讯尚未制定任何收购外国体育俱乐部的计划,但它在2015年夏天以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的价格在五年内收购了NBA的新媒体版权。
在体育行业,“品牌越老越有价值”
为什么中国资本愿意走出国门2025-2015英超:曼联vs埃弗顿,大举投资一些热门体育项目?
英国广播公司(BBC)商业专栏作家比尔·威尔逊(Bill )认为,中国企业购买欧洲足球俱乐部股份有很多激励因素。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希望通过足球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从竞技层面来说,中国足球在俱乐部、国家队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提高。
英国考文垂大学商学院体育商业教授西蒙·查德威克表示:“中国现在似乎无所不能。” “他们唯一做得不好的领域是足球,而这项运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第一的。因此,中国渴望提高自己在国际足球大家庭中的地位,赢得更多尊重。”
查德威克教授还表示,中国政府提出,到2025年,整个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政府的引导让企业嗅到了商机。他们希望未来通过投资体育产业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额外的优惠政策。
是一家专注于媒体和体育产业投资的投资管理公司。该公司董事皮特·斯克罗斯(Pete )也认为,政府的支持对于这股海外体育投资热潮至关重要。斯克罗斯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当政府支持某个领域时,很多人都会进入这个领域,通常那些占上风的人真的会赚钱。”
很多人都知道职业体育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但也并非全是亏本无利。以足球为例。据英国《卫报》报道2025-2015英超:曼联vs埃弗顿,德勤去年1月发布了《足球俱乐部财富联盟》报告,盘点了2013-2014赛季欧洲营收最高的20家具乐部的经营状况。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一的皇马俱乐部赛季营业收入为5.4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78亿元),排名最后的英超俱乐部埃弗顿也达到了1.4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78亿元)。 10.43亿元)。报告还显示,这20家具乐部中有15家具乐部实现了税前利润。
然而足球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球队必须不断投入资金来保证自己在球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从2000年至今,只有曼联、尤文图斯、拜仁等少数顶级俱乐部向股东分配过净利润。股息。因此,投资一家足球俱乐部,希望通过利润分红赚钱,目前来看似乎不太现实。不过,在俱乐部整体升值之后,通过高价转让来获取利润,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赚钱方式。
例如,《卫报》2009年报道称,2007年夏天,英国约翰·霍尔爵士将其英超俱乐部纽卡斯尔的股份出售给“低调的亿万富翁”迈克·阿什。迈克(Mike)将1992年投资的350万英镑变现为9574.8万英镑。即使抛开货币贬值等因素,利润依然可观。这也印证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与其他行业相比,“体育产业品牌越老越有价值”。
国外“赛马”意在主攻国内市场
足球乃至体育产业都具有积极进取的形象,非常有能力聚集“人气”。这也使得中国资本在投资国外体育产业时,不仅看重产业本身的利润,更看重其间接收益。价值。
在这方面,华为的探索非常成功。自2011年起,华为与AC米兰展开合作。 2013年,双方正式签署赞助协议,华为成为AC米兰高级赞助商和移动通信合作伙伴。次年,华为与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签署了为期两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协议。这些举措极大提升了华为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也快速增长。国内媒体报道称,2015年华为高端智能手机对意大利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93%,在西班牙的出货量增速高达448%。
与企业赞助相比,收购当地足球俱乐部以开拓国外市场的模式很难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
据法国《队报》报道,莱德斯收购法乙俱乐部索肖后,当地球迷对该公司的收购动机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这家主要生产LED屏幕发光组件的中国公司只是为了利用索肖俱乐部的品牌影响力宣传其在法国的业务,但并不能让俱乐部在法国长期发展。运动的。莱德斯回应称,与索肖的合作是长期的,俱乐部最终将重返法甲。
事实上,很多中国企业“围剿”欧洲足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国内市场。对此,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篮球界的姚明为例,称他在NBA的成功让篮球运动在中国流行起来,其背后巨大的市场价值难以估量。如果足坛出现一个属于自己的“姚明”,一定会被欧洲俱乐部看中。到时候如果经营得当,再加上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巨大影响力,一定会产生惊人的经济效益。
英国《金融时报》做出的这一假设实际上出现在2003年1月1日。当天埃弗顿与曼城之间一场普通的英超比赛变得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中国球员李铁和孙继海分别首发出场。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亿观众观看了比赛直播,使得这场“中国德比”成为英超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比赛。而且当时央视并没有直播这场比赛,只有一些地方台进行了直播。由此你可以想象这里的利润潜力。
如今的中国足球缺少的不是资本,而是好的球员。如今中国资本纷纷进入欧洲俱乐部,为中国球员进入欧洲一线球队提供了机会。反过来,中国球员的加盟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国球迷加入球队,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的那样:一巴掌并不能改变什么。中国体育市场的无限潜力对欧洲俱乐部也极具吸引力。 (来源:中国青年在线)
————道略体育产业————
洞察体育产业趋势2025-2015英超:曼联vs埃弗顿,分享变革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