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及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分析
其实,篮球得分的真正差距,是由2分球命中率和2分球命中数决定的。在对手的紧逼防守下,中国男篮场均比对手少进2分球9.3个,少得分18.6分;再加上外线3分球命中率不高,姚明一个人很难撑起内线,这是中国男篮失利的主要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队在得分指标上与前四名球队的差距更大,其中,场均进球数、总命中率、2分球命中数、2分球命中率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从技术统计上看,中国男篮在罚球命中率上比对手和前四名球队都占有一定优势,说明中国队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投篮稳定性更好。但在强身体对抗条件下的进攻能力和得分能力弱于对手,中国男篮尤其不适应进攻型的贴身防守,表现为中国男篮在进攻上缺乏侵略性。2快攻得分对比从比赛直播和录像观察分析来看,在对手快速后撤,加强人控、球控、区域控的情况下,中国队无法利用积极跑动、快速传球、带球突破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快攻,导致中国队场均快攻得分仅为2.3分2024年北京奥运会篮球冠军,而对手则为10.3分,差距较大(见表1)。在对阵希腊和立陶宛的比赛中,中国队的快攻得分为0分;在对阵西班牙和德国的比赛中,快攻得分仅为2分。从表1还可以看出,中国男篮与前四名球队的快攻得分差距较大。
基于对手失误得分的指标进一步反映出中国男篮攻防转换节奏较慢,不能抓住对手失误快速进攻得分,中国队利用对手失误平均每场仅得5.3分,而对手利用中国男篮失误平均每场得9.5分,中国男篮与前四名球队在这一指标上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进一步分析,快攻得分与对手差距较大的原因是中国队员在身体对抗下快速移动时不能准确完成技术,以及战略战术的要求(阵地进攻比较有优势),导致本场比赛中国队由守转攻时进攻节奏较慢,快攻得分能力不强。3内外线进攻结合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最明显的优势应该是内线,其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姚明正值巅峰,王治郅在内线也具备一定的进攻能力,易建联刚刚结束在NBA的新秀赛季,他的状态有所起伏,但总体来说还不错。然而比赛的结果是,中国男篮场均禁区得分只有25.7分,而对手场均禁区得分为40.3分,比对手场均少14.6分;排名前四的球队场均禁区得分为40.8分,中国队与他们差距明显。从比赛直播和录像观察发现,在阵地进攻中,对手重点防守中国男篮的内线,不惜用犯规、协防等战术限制姚明等内线球员接球和接球后的投篮。此外,对手利用快速的移动速度和强大的身体条件,对中国队外线球员采取积极的紧逼防守,限制中国队的得分能力。
其实,在篮球比赛中,内外线的配合是相辅相成的,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利用内线球员牵制、吸引对方双人或多人包夹防守,可以充分发挥外线的进攻力量;外线的发挥有利于减轻内线的压力,为内线创造进攻机会,充分盘活内线,进而增强外线进攻的信心。虽然乔纳斯在本届奥运会上有些比赛或时期启用了姚明,打出了一些有效的进攻配合,但毕竟中国队员的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分析中国男篮内外线进攻配合,可以看出,传球、体能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中国队虽然拥有三大内线球员,但真正起到中锋核心作用的只有姚明,王治郅、易建联更多的是大前锋的作用。姚明在内线进攻能力强,是对方防守重点,在对方压迫性防守下,消耗了过多的体力,由于外线传球不及时、不充分,加上姚明因伤未能恢复到最佳竞技状态,得分能力下降,导致中国男篮在内线落后于对手。另一方面,中锋的积极策应和掩护,丰富了内外线组合战术打法的变化,更有利于外线球员发挥进攻优势。但由于对方防守基本功更加扎实,耐心度更高,没有充分利用中锋的配合,积极穿插跑动,果断采取突破上篮、突破传球,对防守造成破坏性冲击,打乱防守阵型。
特别是在对方拼抢防守下,外线球员之间的移动和传球速度较慢,影响投篮和得分能力。中国男篮在阵地战中快速移动进攻和团队配合不如世界强队,3人以上进攻配合较少,助攻次数与前4名差距明显。中国队内线受限制,外线紧逼防守,在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中,体能不足,导致技术变形、失去节奏,有时内外线脱节,导致中国男篮整体攻击力下降。中国男篮要以姚明内线优势为突破口,但绝不能局限于内线,内线有机会坚决进攻,在吸引多人包夹或协防时2024年北京奥运会篮球冠军,及时将球传给外线球员。另外,增强内外线传球的及时性、稳定性和侵略性。当今篮球攻防速度加快,特别是在篮球整体技战术打法中,掩护、策应成为中锋球员越来越频繁的任务,这就要求中锋要用更快的移动速度扩大活动范围。在战术配合上,最重要的是全队齐心协力,打整体篮球。因此,中国男篮在坚持“内线为主,内外结合”战术打法的同时,中锋的位置和作用要根据球队自身的风格特点来确定,要根据对手的攻防特点和策略而变化。有时姚明的拉到高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攻策略。如何充分利用姚明的点球带动整体,攻防有序,进退适度,值得中国男篮认真思考。 2 中国男篮防守能力1中国男篮基本情况及用量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男篮的场均盖帽数略高于竞争对手和前4名球队,场均进攻篮板数和防守篮板数与竞争对手和前4名球队基本持平,这是由于中国男篮在内线拥有一定的身高。
此外,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犯规次数大幅减少,但在失分、抢断等防守指标上,中国男篮却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中国男篮平均每场快攻失分10.3分,而对手平均每场仅失2.3分;中国男篮平均每场抢断5.8分,而对手平均每场抢断10.3分。与前四名球队相比,中国男篮在抢断等指标上差距明显。2底线得分统计分析竞争对手和世界强队在进攻策略上都坚持以速度控制高度,体现在快攻、移动进攻的战术安排上。从小组赛的现场直播和录像观察可以看出,对手在由守转攻时,利用速度打乱中国男篮的防守节奏,力争在姚明回防前发动快攻、冲刺进攻。中国队在快攻防守中平均每场失分10.3分,在一场对阵美国的比赛中,中国队在快攻中失分多达24分。主要原因是对手利用进攻性强、凶狠的贴身防守和大胆包夹内线球员,使中国男篮出现失误,而这种失误正是快攻频繁抢断、成功率高造成的,中国球员一旦出现失误,很难及时撤退。而对手在转阵地进攻时,内外结合,利用外线远投扩大中国队的防守区域。内线频繁利用穿插跑动、掩护配合、突然分球等方式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进攻,力争给中国队内线球员造成犯规。中国队内线防守平均每场失分40.3分,占总失分的49.1%,而对手仅失分25.7分。失分是球队防守技战术有效性的综合体现,是防守体系对进攻方整体进攻动作限制和控制能力的直接体现。
中国男篮的防守虽然比以前更加积极、强硬,但防守体系整体效率仍然偏低。抢断球是一种进攻性防守技术,也是最有效的防守成就之一,不仅能破坏对手的有效进攻,还能直接获得球权。在抢断球指标方面,中国队场均抢断次数分别比对手和前四名球队少4.5次和3.6次,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男篮队员注重防守持球队员,忽视无球队员的防守,个人防守缺乏预见性,脚步动作慢有关。而对手和前四名球队注重防守持球队员,采用快速脚步动作和主动抢断,从不放松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和补防。3中国男篮与往届奥运会成绩不同。在阵地防守方面,中国男篮改变了以往以联防为主、人盯人为辅的防守战术体系,除美国队外,更多采用了扩大人盯人战术。从直播和比赛录像分析,本届奥运会的对手,特别是世界强队,充分展现了进攻移动速度快、外线远投命中率高的特点。美国队与西班牙队的冠军之争,是一场诠释当代篮球速度的对决,三分球命中率也高达46%以上。因此,传统的区域联防战术难以奏效,区域联防主要以轮换式换位为主。针对对方外线远投,中国男篮有意识地扩大人盯人防守区域,加强对三分球的防守,有效降低了对方的远投命中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中国男篮在持球紧逼时,以篮筐为中心的集体防守威慑力不够,在对方积极频繁的跑动、快速的球权转移、冲抢二次篮板以及多人协同进攻下,中国男篮的防守侵略性、协同性和破坏力不够,轮换不及时2024年北京奥运会篮球冠军,整体防守配合欠缺,经常出现外线漏防、内线留空位的现象。中国男篮与竞争对手以及前四名球队的两次进攻得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男篮防守能力的不足。一方面,在内线球员缩筐护筐过程中,内线球员或因脚步慢无法及时阻挡对方进攻路线,或因怕犯规过多而不敢放手,或是在激烈的身体对抗过程中因体能消耗过大而处于下风;另一方面,当被姚明防守的球员给队友挡拆时,姚明移动缓慢,不能跟进防守到位,其他球员补防不及时,造成空当,给了对方阵地进攻的机会,导致我方球队丢分较多。尤纳斯担任中国男篮主教练四年多,他不断将欧洲篮球注重整体防守的理念传递给中国球员,强调防守在一场比赛中所起的作用。但中国男篮的整体配合和身体素质,影响了他们防守能力的发挥。在防守方面,西班牙队的经验值得中国男篮学习和借鉴。欧洲球员身材高大,身体素质全面,联防是他们的特长。但随着他们与国际球员的广泛交流,在注重整体防守的基础上,还将个人凶猛的贴身防守、人盯人等技术融入其中,将欧洲篮球的整体防守理念与以NBA为代表的个人防守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顽强凶猛、积极主动的个人防守能力和优质的团队配合水平高度统一的当代篮球防守特点。3加强战术分散,适应未来国际趋势与竞争对手和四强队相比,中国男篮攻防转换节奏较慢,不适应高强度的攻防对抗,在很多技战术统计指标上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得分、助攻、抢断等指标上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中国男篮快攻得分能力较差,快速移动进攻能力也不如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