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队篮球外国教练 暹罗华侨客家傲:蔡氏兄弟的家国情怀与传统教育
他在金安湖勤奋读书,早年成名。
焦若勇擅长低球,扣篮攻防技术也很高。
战争期间,赛美鼓舞了士气,在东南亚获得了最高声誉。
国运衰弱,篮球界巨星陷入困境。
他政商从容,一生顾家顾国。
一
“文武双全,兄弟不离散。”
蔡氏客家传统教育
蔡彦雄,广东丰顺客家人,1914年出生于泰国曼谷的一个华侨家庭。小时候,父母将他送回家乡丰顺县唐坑新田乡读书。蔡彦雄的父母在泰国做生意。这是一个严格遵循客家传统、重文化、重武术、爱国、仁义、忠孝的家庭。
蔡彦雄的祖父要求儿子们不要拆散家人。兄弟们不但要互相扶持,还要照顾好族里的子弟。蔡彦雄的父母在商业上都很成功。哥哥蔡彦强是德国医学博士。他在泰国开设了一家诊所和一家连锁药店。这些企业至今仍在营业。
2006年2月3日,蔡彦雄(右)与表弟蔡彦伟(左)在香港家中合影。
蔡氏家族是当时泰国的望族。他们衣食无忧,住在大别墅里。蔡彦雄的表弟蔡彦伟(后来成为毛主席专机机长)在接受蔡彦雄先生采访时提到,蔡彦雄既有医术,又有医德。治病救人、给穷人捐药,在泰国是很常见的事情。蔡彦强对他的兄弟们(包括他的表兄弟)的学业和体育要求非常严格。他不仅要求成绩优异,以便能像他一样学业成功、事业有成,还要求兄弟们每天步行上下学、练习足球、积极参加比赛。 ,从而强身健体,磨练在比赛中敢于挑战的运动精神。
蔡彦雄和蔡彦伟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担心他们长大后不了解祖国,就把他们送回家乡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因此,蔡彦雄小时候就在家乡丰顺塘坑上学,后来考入了上海暨南大学教育系。
“力如游龙,能攻善守”
著名篮球明星
中国篮球运动始于1908年,即清朝光绪三十四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成立时,篮球就被纳入教学内容。后来,在1910年南京举行的全运会上,篮球被列为比赛项目。
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期间,蔡彦雄是篮球场和田径场上的佼佼者。 1935年被选为上海代表队主力。
当时暨南大学最顶尖的三名篮球运动员
1936年5月,他还在读大学时,上海记者曾报道过蔡彦雄,称他“腿快,跳高,洞察敌人进攻的眼光敏锐,善于拦截、拦网、远投、投篮等。”交货期短。”曾代表济南篮球队、田径队远征菲律宾。他还擅长排球,并拥有超过320米的撑杆跳纪录。他今年23岁,目前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他个子不高。事实上,他身高1.82米,身体强壮。一看就知道是广东人。”
1936年,一位上海记者写道:“济南最厉害的球员是蔡彦雄,他身体强壮高大,运球如无人,投篮都是从他十只手的手指上抢过来的。” 。防守时,对方队员没有办法前进。”当时上海有很多报纸。
《中国篮球史》是这样描述他的:“他善于用脑子模仿别人的技术动作,勤奋练习双手低位交替运球技术,很早就掌握了单手投篮和单手投篮的高级篮球技术。曾赫多次代表上海参加国际比赛,1936年入选中国篮球队,1937年代表上海中国队出访日本。蔡彦雄身高1.82米,因其全面的篮球技术而被当时的媒体所熟知,被誉为不可多得的能攻善守的天才,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长的运动年龄。
蔡彦雄的篮球技术比较全面,尤其是低位运球和单手勾手技术。当时的报纸这样形容他:“下龙如龙,盗营如入无人之国”,“然后能攻能退,能守,已经达到了劫、传的熟练程度,他是一位出色的投篮和运球天才。”
二
铭记奥运“鸭蛋队”的耻辱
参加奥运会的国家男子篮球运动员
1936年8月,22岁的蔡彦雄率领篮球队前往德国首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今年,篮球首次作为奥运项目出现在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也没有缺席。本届奥运会也是中国男篮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首次登上奥运会舞台。
当时,中国男篮是从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四个城市的球队中选拔的。蔡彦雄选秀期间上篮得近20分。上海队以20多分的优势击败天津队夺得冠军。由于各方斗争,中国男篮的奥运名单在开赛前一个月才最终确定。此时广东队篮球外国教练,留给球队的训练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出征前,球队在天津耀华中学和省体育场进行了两次训练。这场表演赛可以看作是奥运会的热身赛。
1936年,中国队重组并参加奥运会。
1935年冬,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决定在上海举办中国男子篮球队选拔赛。华北队、南京军校队、华东队报名参加选拔赛。经过单循环赛和上海职业队的比赛,最终选出了中国男篮的候选人,即主教练:董守义。团队成员:牟作云、王南震、王玉增、沈于功、刘宝成、冯年华、李绍堂、王宏斌、刘云章、蔡彦雄、徐兆雄、尹贵仁、王士轩、于敬孝。
193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
当时的中国政府不仅想派人员参加奥运会,而且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李惠堂等人只好向印尼华侨借钱,然后乘坐法国邮船,途径东南亚各国,到达印度孟买,历时两个多月。所到之处,他们都打表演赛来赚取路费。为了赚更多的钱,队员们每一场比赛都力求赢球,于是打了24场比赛,赢了21场,平了3场。几十年后,蔡彦雄在演讲中回忆道:“经过40多场比赛,足球队有很多生病和受伤的球员。奥运会第一场比赛,以0比2的比分被淘汰。其他比赛。”项目也遭遇了同样的结果,七十、八十名运动员连一分都没有拿到,人们都说我们‘鸭子蛋’。”心痛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篮球队从上海乘船穿越印度洋、地中海到达柏林。旅程历时二十多天,在太平洋上三天三夜被风浪翻腾。抵达欧洲时,队员们已经面容憔悴,体力透支。球队28天后抵达柏林后,球员体力疲惫,球队状态不佳。
刚抵达柏林,球队主教练董守义就卧床不起。蔡彦雄回忆广东队篮球外国教练,当他们从意大利下船时,当地人看到他们穿着整齐的西装,就问他们是不是日本人。他们还问为什么没有辫子,是否抽大烟……在当时意大利人的心目中,中国人应该是扎着辫子、肤色蜡黄、抽烟的样子。
中国男篮出战柏林奥运会篮球赛
1936年奥运会广东队篮球外国教练,中国代表团以王锦亭为团长,共有69名运动员。他们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足球等六大项目。除撑竿跳高的付宝禄外,其余人均在预赛中被淘汰。篮球首次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国队、日本队和菲律宾队代表亚洲。在没有教练、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中国队以牟作云(篮球界伟人、中国篮协前主席)为中心,打法以传球后中距离投篮为主。球很快。中国队首轮19:35输给日本队,本轮45:38击败法国队,21:29输给秘鲁队,最后14:32输给巴西队。最终排名为第15-21名(不区分具体名次)。与中国队并列的还有比利时、埃及、法国、德国、土耳其和拉脱维亚。
1936年,蔡彦雄(中)与国家篮球队的队友们
当时,中国队还设有武术表演队和体育考察组。精彩的武术表演让西方人惊叹不已。然而,当时的中国队战绩为零,被外国人嘲笑为“鸭蛋队”。这深深刺痛了包括蔡彦雄在内的中国运动员的心。回国后,不少队员立即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以各种方式救亡图存,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国家弱则体育弱。这让蔡彦雄几十年来心怀怨恨,他将余生奉献给了振兴中国体育产业。
1936年,蔡彦雄(右)、尹贵仁(左)、欧文斯(中)
第11届奥运会时,希特勒已经上台。德国人在开幕式上行了纳粹礼,但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行礼。美国队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黑闪电”欧文斯当时获得了四枚金牌。颁奖典礼上,希特勒违反惯例,拒绝与他握手表示祝贺,引起了美国队的强烈抗议,毫无奥林匹克精神可言。这次奥运会,蔡彦雄和欧文斯成为了好朋友。
三
“驰名上海、享誉东南亚”
国际国内比赛频次
参加1936年奥运会后,蔡彦雄立即组织上海篮球队,刻苦训练。曾代表暨南大学队、上海港际队,先后参加上海队、中国队、上海明星队、暨南大学队、上海百乐队。门队等著名球队。
1937年蔡彦雄在报纸上
当时报纸、杂志的头条新闻十分引人注目,诸如“蔡彦雄的力量震惊了所有人”、“蔡彦雄大显神威”,形容他的球技像“鳗鱼出水”一样敏捷流畅。
1937年,蔡彦雄在国际比赛中大显身手(随华盛顿大学队)
蔡彦雄193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很快就成为上海职业篮球明星,拥有无与伦比的荣耀。
1938年,蔡彦雄回到泰国,加入泰国华联篮球队。球队成员包括上海著名球员马灿熙和黄兆霖。有一次,华联篮球队以39:29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中国国家篮球队。当时泰国报纸惊呼:“世运会国手蔡彦雄的个人表现最好,他精湛的盘带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天才。”
花莲队阵容(蔡彦雄,第一排右二)
1938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慈善篮球赛上,中国队以37:33的比分战胜美国队。 《申报》报道:“蔡彦雄、孔广义二虎在后,进可攻,退可守”。随后两队再次相遇,中国队以35:32获胜。 1939年8月29日,他效力的上海明星队以41:37的比分击败了加拿大国家篮球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蔡彦雄和他的同伴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出色的高尔夫球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中美篮球锦标赛中国队合影
1939年,13岁的蔡彦伟被三弟蔡彦雄(也是他的表弟)带到上海,就读于上海英租界384号暨南大学附属中学。据他回忆,蔡彦雄当时已经是上海第一篮球明星了。他不仅拥有出色的篮球技术,而且性格开朗。他与当时上海文艺界的许多名人如赵丹、金炎、秦怡、杜旋、叶浅予、王人美、张乐平等都是好朋友。蔡彦雄当时不仅是明星,而且还有商业投资,在上海核心区拥有一些房产。
1939年,蔡彦雄的“全黑队”在新加坡演出。新加坡报纸写道,蔡彦雄“曾远征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立下丰功伟绩,和蔼可亲,谦恭有礼,年纪尚轻,身躯雄伟,静谧如处女”。 “他的动作像兔子一样,善于进攻和防守。他是球队的支柱之一。”1939年,他所在的上海联队在香港踢球,香港报纸称他“的抢球表演和娴熟的带球真是令人叫好!”
抗战西退时,蔡彦雄到大后方工作,并在昆明、重庆举办表演赛。他用体育激发抗战精神,“特别受到观众好评”。 1946年,蔡彦雄32岁,昆羽队赴上海参加表演赛。上海报纸当时报道:“昆宇远征篮球队到了上海,著名队员都是过去的上海球星。周大云、蔡彦雄等都在抗战时期转学到四川,试图在大后方战乱的艰苦环境下弘扬体育精神,如今客队出现,昔日的球迷们一定能不负众望地实现自己的旧梦。”
昆宇队抵达上海后,击败了当时的强队汕头队,并击败了曾参加过美国太平洋舰队篮球锦标赛的恩奎顿号战舰队。他们在三场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了美国巨人队。当时,记者形容蔡彦雄“威猛如龙,底线带球,动作敏捷”。今天读完这么多的描述,我们不禁浮想起中国男篮甲A联赛的精彩以及昔日名将的亮相。
1947年上海国际篮球锦标赛(罗斯福杯),中国队与蔡彦雄、马灿熙、林伟聪三剑客激战,击败美国队夺得罗斯福杯。
日本侵华时期,上海陷落。 《大公报》“日寇治下一日不办报”,移师重庆出版。日本投降后,该书回到上海出版发行。这一时期,《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们以推广篮球运动为起点,逐步将篮球文化带到各个省市。从球队成立之初,球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一支吸引球迷的强队。秉承“忘我大义、无私为大众”的公益精神,倡导篮球运动的大众化。
很快,《大公报》篮球队就拥有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在上海,与实力强劲的“华联队”、“回阿莱队”同场竞技,成为各省市最强队伍。组队两年内,“大公队”远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参赛。他们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华人的支持。他们的战绩十分辉煌,只输给了菲律宾。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成就。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派出代表队参加篮球项目。队内共有十位选手,其中蔡文华、李世桥、蔡忠强、黄天喜等六位来自“大公队”,在内地、香港和东南亚拥有众多粉丝。这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也是靠打表演赛筹集资金。比赛结果,中国男篮小组赛两胜三负,分别输给了智利和菲律宾,战胜了比利时、韩国、伊拉克,总排名第18。
1948年,蔡彦雄担任上海大公篮球队主任。那一年,他随队前往印度尼西亚,东道主是印度尼西亚泗水篮协。印尼《生活日报》撰文称,上海大公篮球队“当时名扬海内外,顾问如雨,猛将如云,是目前祖国最顶尖的篮球队之一”。大公队来印尼比赛,一是加强与外国人的交流;二是提高印尼华侨篮球水平;三是发挥体育精神,团结互助。这些珍贵的记录,无不讲述着中国男篮过往的风采。
四
“篮球基础必须从青少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