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奥体杯首都高校篮球三对三挑战赛圆满落幕,北京体育大学夺冠
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首届“奥体杯”首都大学生篮球三对三挑战赛在国家奥体中心篮球公园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2所首都高校的32支参赛队的近200名大学生齐聚奥体中心,同台竞技,展示体育魅力,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最终获得冠军。球队的唐楠和贾坤分别获得三分球冠军和最有价值球员奖。北京化工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分别排名第二至第八。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职业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培力职业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
奥运体育为高校“唱戏”搭建舞台
首届“奥体杯”首都大学生篮球三对三挑战赛由国家奥体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协办。围绕庆祝国庆健身展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致力于打造大学生三对三的篮球比赛。三场高质量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健身热情。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教研部主任张伟表示:“篮球是目前高校开展最多的体育活动某高校组织了篮球比赛,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三对三篮球比赛列为比赛项目。作为一项正式赛事,对大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次比赛得到了首都各高校学生的积极响应某高校组织了篮球比赛,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参与热情高涨。 ,能够更好地促进开展校园集体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素质。
借助三对三篮球进入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契机,奥体中心致力于在首都高校积极推广三对三篮球,为三对三篮球发展群众基础。该项目。本次比赛设有团体奖、最佳组织奖、最佳球员、三分冠军、优秀球员等集体奖和个人奖,所有奖项均有奖金。为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根据赛事组委会的要求,每队参赛的五名队员必须是在校学生。参加时必须携带学生证。每场比赛开始前,现场裁判都会严格检查每位参赛者。团队学生证。
竞技竞技与乐趣并存
与往年注重趣味性赛事不同,今年“奥体杯”首都大学生篮球三对三挑战赛更加注重竞技元素。参加比赛的学生水平非常高,不仅吸引了很多篮球爱好者参加,也吸引了很多职业和半职业退役运动员参加比赛。
首都体育学院领队、八一男篮原主力队员陈晨非常高兴地说:“随着三对三篮球比赛正式登上奥运会舞台,学生们将有更多机会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技能。篮球天赋。”
清华大学领队张英杰表示:“三对三篮球比赛进入奥运会,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在清华大学,打篮球的学生特别多而参加本次比赛的队员,都是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这次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比赛过程中,精彩的“斗牛”环节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围观。带着孙子在健身步道散步的王叔叔,路过篮球公园时忍不住停下来,津津有味地和孙子一起观看比赛。他说:“看着这些积极进取的学生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我感觉自己又年轻了!”
为充分扩大赛事影响力,鼓励大学生利用自媒体宣传活动,赛事特设“精彩瞬间”评选活动某高校组织了篮球比赛,鼓励各参赛团队成员或观众将精彩瞬间送上舞台。比赛以图片的形式向主办方展示。中心将在官方微信号上正式发布评选相关内容,并在第二次大赛中展示获奖作品。
对周到的组织的赞扬
北京体育大学无疑是本次比赛的最大赢家。不仅球队获得了冠军,球队的贾坤还获得了最有价值运动员奖,唐楠获得了三分王奖。由于种种原因,本次北体大队只有三名队员前来参赛,且没有替补人员。能否通过比赛并赢得冠军就取决于这三人了。最有价值球员贾坤激动地说:“赛前没想到能拿到冠军,每场比赛都很辛苦,感谢‘奥体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我们通过这次比赛,收获很多。” ,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分王唐楠也称赞比赛组织得细心周到。与其他比赛相比,本次比赛全部在一天内举行,密度高、强度大。尽管队员们很努力,但他们充分认可这种赛制并享受其中。 “不仅赛事组织得很好,后勤保障也非常好,为运动员提供午餐,这在以往的比赛中很少见。”唐楠说。
奥体中心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训练基地,担负着为国家队提供训练保障的任务。同时,作为“全民健身示范基地”,近年来积极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群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文化体育活动。自2013年起,奥体中心每年国庆前夕都会举办以“强国梦,一步之遥”为主题的大学生国庆前夕系列活动在首都庆祝国庆健身展示。今年的大学生篮球三对三挑战赛如此成功,更加坚定了主办方继续举办比赛的信心。 (陈家琨、赵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