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篮球注重对抗,与中国男篮比赛引争议,其风格究竟如何?
澳大利亚篮球注重对抗,有助于中国男篮成长
新浪体育讯 第二节还剩1分20秒时,许忠豪在对方篮下抢位时与澳大利亚队球员纠缠在一起。两人都做出了大动作,差点发生肢体冲突。裁判吹响了徐钟豪的点球。技术犯规。这样的冲突场面在过去的四场比赛中已经出现了无数次。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澳大利亚队队员感叹:“每次来中国打比赛,都像打仗一样。”
“澳大利亚玩得太肮脏了!”四场比赛结束后,这是网络上大多数球迷留下的评论。甚至有球迷觉得,这样的游戏很容易对选手造成伤害,宁可不玩,也不玩。甚至有不少球迷媒体也觉得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比赛来增加自己球员受伤的风险。
澳大利亚篮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真的是在与中国竞争时故意自找麻烦和冲突吗?这样的竞争有价值吗?
事实上,篮球在澳大利亚并不受欢迎。他们的篮球风格更加欧洲化,注重整体、身体对抗和防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踢澳式足球。大多数澳大利亚球员的上半身力量比下半身力量要好。这与中国队的球员恰恰相反。在比赛中,他们喜欢主动寻求身体对抗来压迫对手。他们经常利用全场紧逼造成对手失误,然后用快攻进行反击。有时,他们甚至会采用一整节的全场紧逼防守,这种情况发生在首场热身赛对阵中国队的比赛中。
很多中国球迷都觉得澳大利亚球员使用身体的方式非常粗鲁。事实上,他们单独训练时,对抗也同样激烈,肌肉碰撞的声音有时会很大。
澳大利亚队助理教练朗利是著名的前NBA球星,也是公牛王朝的主力中锋之一。他和乔丹一起随公牛队赢得了三个NBA总冠军。在他看来,澳大利亚一直在正常进行比赛。 “我认为球迷们可以仔细观看比赛。我们只是打出了对抗性很强的篮球风格。我认为中国队也打得很强硬。他们通过比赛有所进步。我不认为我们队有任何粗鲁的行为。中国队球队在珀斯遇到了更大的压力,只是打法不同而已。”
在澳大利亚,人们最喜欢的运动是澳式足球,简称“footy”,与美式足球类似。在足球比赛中,球员们几乎没有穿戴任何护具。澳式足球非常重视球员之间的身体对抗。每场比赛结束后,球员都会受伤,比如韧带拉伤、被撞得头破血流等等,这几乎是家常便饭。记者亲眼看到,一名球员头部被击中,血流到脖子上。不过,队医只对球员进行了简单的擦拭后就返回了场上。球员宁愿伤害自己,也为了倒地抢球。比赛过程中,队员们互相推搡,肢体冲突激烈,甚至群殴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你第一次看这种比赛,会有一种他们在打架的感觉。
澳式足球是当地人的第一运动。每年3月至9月,所有澳大利亚体育迷都会将目光聚焦在澳式足球上。它主导了所有媒体和各个年龄段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的注意力。心,到了决赛的时候,全国人民都会停下来观看这两个小时的比赛。
在出租车上,如果你和司机谈论澳式足球,他会没完没了地跟你讲,包括每支球队花多少钱引进哪些球星,一个俱乐部一年投入多少钱,一个教练多少钱有。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和弱点是什么。
公园的草坪上墨尔本老虎篮球俱乐部,甚至还有几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踢着橄榄球。大人们任由他们玩,根本不顾他们之前身体碰撞造成的伤害。也正是因为如此,身体对抗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人从小就注入血液中的一种文化。
中国队助理教练李楠在担任国家队球员时曾与澳大利亚队踢过十多场比赛,已经熟悉了球队的风格。 “他们在主场踢球的时候就是这样踢球的墨尔本老虎篮球俱乐部,你不能说他是故意做任何动作的。他们来到中国就是这样踢球的,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教练教他们踢球的方式。”李楠说道。
双方在珀斯的第二场比赛中,主教练宫鲁鸣多次对裁判的判罚表示不满。第一节开始后不久,他就领到了一次技术犯规。下半场比赛,双方的动作越来越严重,几次几乎每次都发生肢体冲突。比赛还剩2分钟时,主裁判给予宫鲁鸣第二次技术犯规,并要求宫鲁鸣被驱逐。经过中国教练组、篮协官员以及比赛技术代表的申诉后,宫鲁鸣没有被驱逐出场。
赛后,中国队教练组也反复观看了第二场比赛的视频。李楠说:“我们在中国找不到这样的对抗,虽然有一些大犯规,但从回放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球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只是我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现场就够了,没想到对抗这么激烈,所以我统计了每一个球,无法专注于比赛的细节,这样,我们实际上已经影响了我们自己。”
据澳大利亚当地裁判介绍,他们的吹罚尺度鼓励身体对抗,但吹罚对球员防守时的手部动作却非常严格。如果只是身体之间的对抗,以及一些小推搡,一般来说,有人做出动作,裁判不会判犯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球员突破到内线后感觉被对方撞出了中路,但裁判依然不吹犯规。
“他们的裁判很松懈,国内联赛也是如此。”目前队内最了解澳大利亚篮球的李楠表示,“我们之前和珀斯野猫队打过一场比赛,他们的风格和国家队一样,而且那些球员实力更强,个人能力更弱” ,并且对抗性更强,因为我们不习惯对抗和裁判的标准,所以我们会逐渐感觉到裁判对他们有偏见。”
当球员开始感觉到裁判偏向主队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失控,难免会在场上做出一些更大的动作来报复对手。当然,澳大利亚人也会以牙还牙。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变成了双方越走越多的局面。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楠说:“我们也告诉队员们要专注于比赛,不要太担心动作。裁判会判断动作,裁判有自己的标准,不要太担心这些。只有在这样才能让我们学会以后如何应对。”
在中国队教练组看来,只有慢慢适应这种高水平的比赛,中国男篮才能真正跟上国际篮球的高水平。李楠说:“我们要适应,以后无论是打亚锦赛还是世锦赛,都会有这样的强度。亚锦赛如果不调整心态,或者世锦赛的话,我们可能会输掉整个赛事。”
回国后的两场比赛中,主教练宫鲁鸣向球员们提出了“对抗而不是战斗”的理念。宫鲁鸣说道:“澳大利亚队就是这样踢球的,他们的一些动作并不是故意的。我们有时候可能会觉得对手的动作有点大,所以球员们就会有点情绪化,但是如果我们想进入世界篮球环境,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对抗。”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队,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的美国梦之队也在赛后明确表示,对澳大利亚队的对抗性打法感到不舒服。正是凭借着这种强硬的球风,他们在篮球界一直都有着不错的成绩。澳大利亚男篮曾在1988年、1996年、2000年三次获得奥运会第四名,在世锦赛上达到第五名,几乎包揽了所有大洋洲篮球锦标赛的冠军。
谈及澳大利亚队的打法,朗利表示:“澳大利亚队一向以身体强悍着称,我们也一直在规则之内比赛。如今,国际篮球是一场高对抗的比赛,我认为这正是中国队之所以想和澳大利亚队比赛,是因为这有助于他们提高。”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澳大利亚人不太重视篮球,但他们的篮球水平还是比我们高那么多?”
制度的差异可能是最大的原因。
在中国,大多数俱乐部都是通过体校选拔候选人。体育学校经常通过一些身体测试来确定你是否可以打篮球。通常只有那些能够长得足够高的人才能被选中。很多有天赋、对篮球感兴趣的人,因为身高不足而无法从事专业的篮球训练。对于进入体校的人来说,就意味着放弃学习文化课程。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入CBA[微博]。就算最后进了CBA一线队,不能打球,收入也还是很可怜。那些练习篮球多年,最终无法打CBA的人,未来将面临没有学历就另谋出路的困境。这也是很多中国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走上职业篮球道路的重要原因。
在澳大利亚,孩子们打篮球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家长会送那些喜欢在学校打篮球的孩子参加俱乐部训练。父母开车送孩子去参加大多数训练课程,并在场边为孩子加油。当孩子进球时,家长们会疯狂欢呼。孩子们会自觉地在球场上努力,赢得父母的认可,而不是靠教练每天的鞭打和责骂来保证训练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即使未来不能在职业篮球队打球,他们仍然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
澳大利亚职业俱乐部会将球队分为多个年龄段,逐级选拔。以中国球迷熟知的墨尔本老虎队为例。在这座拥有380万人口的城市,俱乐部按照年龄段将青年队分为几个级别:12岁以下、U14、U16、U18和U20。只有那些能够踢出最好的球员,最终才会进入俱乐部的一线队。这种金字塔模式让那些真正对篮球感兴趣并且拥有足够篮球天赋的球员能够成功走上职业篮球之路。在这种制度模式下,绝对不会出现中国体校、俱乐部中只有“人脉”、“给教练钱”才能打比赛的现象。
上一场对阵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95-90击败对手。中国队获得了48个罚球,而澳大利亚队只获得了20个。面对这样的失利,澳大利亚队主教练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为球员们的表现感到自豪墨尔本老虎篮球俱乐部,我们是这样踢比赛的”我们做到了,我们正在为世锦赛做准备,所以这场比赛的结果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对我们来说没什么。”
或许就像主教练宫鲁鸣在中澳友谊赛开始前所说的那样:至少到现在为止,澳大利亚人有理由感到自豪。
(贾雷)